首页>行业 > 社会 >
有礼文化如何成为城市大IP 让“浙江有礼”成为共同富裕的鲜明标识 2021-10-28 13:54:20  来源:浙江日报

展现共同富裕美好社会的图景,文化是最富魅力、最吸引人、最具辨识度的标识。

今年,浙江提出培育“浙江有礼”省域品牌,努力让每一位浙江人成为文明的代言人,也让每一位浙江人成为文明素质提升的受益者,让“浙江有礼”成为共同富裕的鲜明标识。

在全面探索“有礼”的道路上,衢州称得上是“先行者”,在2018年就正式提出打造“南孔圣地·衢州有礼”城市品牌。眼下,立志做“一座最有礼的城市”的衢州,正全力打造“浙江有礼”的示范标杆。

如何让“有礼文化”成为城市大IP?日前,记者前往衢州探寻答案。

一个作揖礼中看到“有礼之城”

记者对“衢州有礼”的印象,从抵达这座城市就开始了。

高铁下车到出站口,百余米的通道两侧,“一座最有礼的城市”“做有礼衢州人”等公益广告一个接一个。走出车站,“南孔圣地·衢州有礼”的宣传标语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。

而与衢州市文明办文明建设指导科副科长周若谷的接触,让这份“有礼”印象更为生动深刻。一见面,他就朝记者行了一个作揖礼。

这个颇具“文化范”的举动,正是衢州打造有礼城市的一项重要内容。

“作揖,是我们的有礼特色之一。”这两年周若谷接待了许多国内考察团,不少人都是从他的作揖礼开始具象化认识衢州、记住衢州的。一个来自甘肃武威的考察团还专门学习了作揖礼,带回家乡推广普及。

这与过去截然不同。衢州市民童先生对此感受深切。10多年前,他在外地上学,假期买火车票回家,总要跟售票员再三说明是浙江衢州,“金华边上那个”。后来情况虽有好转,仍有人分不清衢州、徐州还是滁州。这让许多衢州人心里不是滋味。

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IP?衢州一直试图破题。上世纪90年代末,衢州对外推介自己时,曾用“神(烂柯山)、圣(南宗孔庙)、奇(江郎山)、秀(三衢石林)、谜(龙游石窟)、源(钱江源头)”来概括;2011年,衢州以官方名义征集城市形象宣传广告语,遴选出“绿色衢州,幸福之城”的概念。直到2018年,衢州市正式提出,将“南孔圣地·衢州有礼”作为城市品牌,全力打造“一座最有礼的城市”。

这引发前所未有的关注。衢州是南孔文化的发源地,“礼”是孔子思想核心的重要内容,当地百姓有认同感,也具有衢州辨识度。

品牌研究国际权威学者凯文·莱恩·凯勒曾说,城市品牌化的力量就是让人们了解和知道某一区域,并将某种形象和联想与这个城市的存在自然联系在一起,让它的精神融入城市的每一座建筑之中,让竞争与生命和这个城市共存。

而这,正是衢州的“雄心”所在。其实,早在“南孔圣地·衢州有礼”正式提出前,已经有过一段时间的集中讨论。“它不是简单归纳总结,而是综合考虑衢州的历史、文脉、产业等市情因素而形成的。”衢州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。

不过,新问题随之而来:究竟怎样算“有礼”,如何打造“有礼”?“我们发现,打造有礼城市其实和‘创文’是不谋而合。”周若谷介绍,2018年中央文明委启动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,衢州首次入围,以“创文”工作为基础,衢州迈出了打造“有礼”的第一步。

为了激发市民主人翁意识,衢州向社会公开征求有礼内容。一系列意见建议纷至沓来。其中,九旬老人李邦桂手写3000字信件,向市委、市政府建议全面使用公筷公勺的故事广为人知,这一建议最后也获得了认可。

在不断实践中,衢州“礼”治的“四梁八柱”最终清晰起来:通过“八个一”有礼行动,打造一座“车让人”的城市、一座“自觉排队”的城市、一座“烟头不落地”的城市、一座使用“公筷公勺”的城市,一座“行作揖礼”的城市、一座“不随地吐痰”的城市、一座“没有牛皮癣”的城市、一座“拆墙透绿”的城市。

一次“灵魂深处的变革”

仔细盘点“八个一”有礼行动,不难发现,它不仅切口小,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;又可操作,有的就是日常“举手之劳”。不过即便如此,“衢州有礼”推广并不容易。用衢州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的话来说:“文明素质的养成是长久的,这是一次灵魂深处的变革。”

一个典型例子就是行作揖礼。拱手作揖最早可追溯至周礼,是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见面问候礼仪。以南孔文化为根基的“衢州有礼”,鼓励恢复作揖礼,是衢州对历史文化的坚持。

“卫生又不失礼节,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,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作揖的好处。”当地一位机关工作人员说,但最开始也出现过不少“作揖还有没有必要”“是不是形式主义”的质疑声。

推广普及率先在机关干部中进行。周若谷记得,当时,会议或活动场合都能看见市主要领导行作揖礼。以上率下,不令而行。很快,机关单位见面作揖开始流行。但这远远不够。一个难题是:如何让公众真正接受这个“礼节”。

抱着为家乡出份力的想法,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、衢州女子学院礼仪资深讲师吴俊霞及其团队,担负起普及推广教学的重任。

“古代,男士在攻击时通常用右手,因此作揖时男士要左手在前以示尊重,女士则相反……”受衢州市有关部门邀请,吴俊霞带领团队不仅参与指导了作揖教学视频录制,还到各县(市、区)政府部门、企事业单位以及村社开展有礼相关培训,3年来已培训近20万人次。在吴俊霞看来,普及“有礼”的过程,也是对抗成见、革新认知的过程,“有礼并不是法律所强制,但展现有礼是一种软实力体现。”吴俊霞说。

普及推广“有礼”外,衢州在制度上也下足功夫。例如出台《衢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》,发布《衢州有礼市民公约》《衢州有礼村民公约》等,从法制层面保障“有礼”的推行。为常态长效推进,衢州还在全国首创“有礼指数”,构建系统化的考评指标体系,就像跑步可以比一比,有礼做得好不好也可以通过数字量化来展示。

2020年7月,由衢州市文明委主导制定的《衢州市“有礼指数”测评体系》正式对外发布。这个以有礼品牌、有礼教育、有礼环境等7个“有礼”为依托的测评体系,内容涉及文明教育实践、文明行为规范、城市品牌打造等城市发展建设方方面面,通过测评将全市各地各部门的文明有礼总体情况以数字呈现。

“有礼指数一季度测评一次,我们以问卷调查和实地测评两种方式进行,实地测评都是以暗访为主,不打招呼、不搞陪同、不要接待、反对突击迎检。”国家统计局衢州调查队劳动(专项)调查处副处长张亮说,测评结果会通过官方媒体向社会公布。

“本次测评发现的乱吐痰、乱扔烟头杂物和公共设施损坏等不文明现象虽比二季度有所减少,但仍然高达3776处……”在最新一期的衢州市“有礼指数”全指标测评报告中,衢州市6个县(市、区)“举止有礼”方面不文明现象具体项目数量都清清楚楚,个别小区和道路甚至因为不文明现象数量过多被直接“点名”,成绩都将列入县(市、区)和市级部门的年度考核。

从“衢州有礼”到“浙江有礼”

就像“礼让斑马线”擦亮了杭州城市文明成色,如今,“衢州有礼”成为了衢州对外展示自己的一张“金名片”。

在衢州,斑马线前礼让行人已成了市民的一种自觉行为;垃圾不落地在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、智慧新城草坪公园、孔子文化公园开展试点,市民逐渐习惯把垃圾带回家、分类处置……越来越多的人用自己的行动书写这座城市的文明,让衢州变得更美好、更和谐、更有礼。

回顾衢州打造“衢州有礼”的历史,之所以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,一个关键因素是,其背后含有的南孔文化——这不仅意味着它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,深度展示了衢州最具特色、最具标识性的文化元素,而且还意味着在推行有礼中,群众的高度认同感。

柯城区荷花街道新荷社区新荷小区“六尺巷”纪念墙的故事就是一个印证。新荷小区是典型的“老破小”,由4个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宿舍楼片区组成,片区间有围墙阻隔,形成了“小区内有小区”的奇特现象,成为环境改善和基层治理的一大难点。

去年9月,新荷小区进行老旧小区“微改造”,需要拆除围墙。居民孙师傅和家人一开始投了反对票,因为这些年,他在围墙边精心种植了很多花卉。“但有一天,孙师傅主动来说同意拆除围墙。原来他一直追崇南孔文化,听说社区要打造‘衢州有礼’样板社区,觉得不能拖后腿。”时任新荷社区党委书记吴竞回忆,孙师傅不仅自己移除了心爱的花卉,还成为“衢州有礼”义务宣传员。

水泥墙、赤膊墙、通透空墙面……“六尺巷”纪念墙从左至右被精心设计成3种不同造型,墙上的照片记录下小区拆墙全过程,也蕴含着新与旧的包容共生。这也正是“衢州有礼”的旺盛生命力所在。

“传统历史文化与现代精神文明的有机融合,迸发出强大的火花。”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陈旭峰认为,眼下,浙江正培育“浙江有礼”省域品牌。相比“衢州有礼”,“浙江有礼”的内涵更为丰富,也更具包容度和多元性,但有一点是相通的,那就是要有传统历史文化的根基。宋韵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重要文化标识。“就像‘衢州有礼’蕴含南孔文化,打造‘浙江有礼’过程中如何用好宋韵文化,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‘流动’起来、‘传承’下去,形成具有浙江辨识度的省域品牌是值得思考的事。”陈旭峰说。

一座有礼城市,最美的风景始终是人。“‘浙江有礼’应起到杠杆支点作用,让共同富裕特别是精神富有在老百姓身上体现出来。”陈旭峰认为,“衢州有礼”的实践为“浙江有礼”提供了一种思路,期待“浙江有礼”为“中国有礼”提供浙江方案。(浙江日报记者王璐怡钱关键赵璐洁)

关键词: 共同富裕 鲜明标识 浙江有礼 有礼之城

热点
图片 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