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行业 > 社会 >
对付致残性脑血管病手段有限 中国方案每年可减少全球卒中复发人数30万 2020-02-24 11:09:46  来源:科技日报

“隔壁吴老二看我一眼就浑身发抖。”

“吴老二脑血栓,看谁都哆嗦。”

宋丹丹、赵本山饰演的白云、黑土之间的许多经典对白几乎家喻户晓,上面这两句话虽是玩笑,却反映了一个事实——脑血管疾病对人的生活质量影响非常大。脑血管病具有高发病、高死亡、高致残、高复发的特点。多年来,人们在不断寻找对抗这一病魔的更好方案。

近日,科技日报记者从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获悉,由该中心王拥军教授团队首创的针对高危非致残性脑血管病的CHANCE方案,被美国《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管理指南(2019更新版)》作为最高级别证据(Ia)向全球推荐。

截至目前,CHANCE方案已被中国、加拿大、英国、美国等国的权威脑血管病管理指南文件作为最高级别证据推荐,成为了该病国际治疗的最高标准。

对付致残性脑血管病手段有限

脑血管病是全球第二大致死性疾病,我国第一大致死性疾病,脑动脉粥样硬化、血栓形成、脑动脉炎、脑动脉损伤……这些脑血管病虽表现形式不同,但都可能引起脑组织缺血或出血性意外,导致患者残废或死亡。

据相关数据统计,缺血性脑血管病在全部脑血管病中十分常见,约占69.6%—77.8%。按照临床后果,缺血性脑血管病又分为致残性和非致残性两类。医疗手段对致残性脑血管病的改善极其有限,但有学者发现,许多致残性脑血管病患者通常发病前会存在相关非致残性事件。也就是说,脑血管病发病后没有遗留显著残疾的患者会存在一定概率复发,最终致残。

因此,王拥军首次提出了“高危非致残性脑血管病”疾病概念,并将此人群定义为我国脑血管病疾病防控的最佳窗口人群。

记者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了解到,目前超过半数的脑血管病患者为“高危非致残性脑血管病”,即症状虽未致残,却高危易复发,一旦复发可导致严重残疾甚至死亡。

然而,针对此类患者,国际上曾开展过多项针对血栓形成不同靶点的抗血小板治疗研究,但均因效果不佳或增加出血风险而宣告失败。寻找安全、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防止此类脑血管病复发的首要科学问题。

联合治疗卡准21天“甜蜜点”

历经多年研究,王拥军团队在国际上首创了抗血小板治疗的新方法——CHANCE方案,即在发病后24小时的时间窗内,启动中低剂量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双靶点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,短程应用21天。

后续4年持续研究证实,该方案不仅可使高危脑血管病复发风险相对下降32%,还不增加出血的副作用。

该研究结果于2013年在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》发表,次年即被作为单独的治疗推荐意见写入美国指南,但当时推荐级别仅为IIb级(可能获益大于风险)。

“我们发现,21天是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时间的‘甜蜜点’。”王拥军表示。曾有研究设计与CHANCE方案相似,但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持续天数为90天,结果发现,此研究在降低卒中复发风险方面与CHANCE方案结果一致,但是出血风险明显增高。

2018年,美国指南将CHANCE方案的推荐等级提升为IIa级(获益大于风险)。随后,王拥军团队开展研究进一步证实了CHANCE治疗新方法的有效性、安全性和普适性,最终该方案“升级”成Ia级推荐证据。

“按照我国脑血管病流行病学数据推算,CHANCE方案在国内6年来的应用时间里已累积减少86万例脑血管病复发病例,累积减少直接住院花费172亿元。”王拥军表示,按照全球人口50亿测算,CHANCE方案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预计每年可减少全球卒中复发人数30万例。

据王拥军介绍,两个月前,全球脑血管病第一个基于药物基因检测的Ⅲ期临床试验CHANCE-2项目启动,目前已有120位患者入组,有望为存在氯吡格雷药物抵抗的患者提供循证治疗方案。(实习记者 于紫月)

关键词: 卒中

热点
图片 图片